【新时代赣鄱先锋】一心为民的好支书(十六)
编者按: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党员,他们守初心、担使命,踏踏实实干实事,勇往直前当先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江西国资”微信公众号即日起集中展示一批省国资委系统“新时代赣鄱先锋”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陈文彬:
筚路蓝缕 梦想始于脚下
陈文彬,男,汉族,1984年9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江西进贤人,2007年参加工作,现任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驻刚果(金)办事处党支部书记、办事处副主任。
陈文彬参加工作十多年来,一直连续奋战在非洲一线。他始终高度重视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落实“两个维护”。不管在哪个工作岗位上,陈文彬都能以一名共产党员的修养要求自己,工作任劳任怨,冲锋在前;生活廉洁自律,牢记初心。
“刻苦钻研,投身“丝路建设”
2007年8月,刚大学毕业1个月的陈文彬被派到埃塞MG公路项目组,从事测量工作。尽管测量是陈文彬的本科专业,但初到非洲工地,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他还是感觉到力不从心。不过这点困难丝毫没有阻碍陈文彬,反而激发了他“啃硬骨头”的劲头。测量工作的特殊性在于这项工作必须先于任何施工作业之前,所以他必须每天抢在其他班组之前到达现场。不用闹钟,他习惯性地早上5点不到起床前往工作面,扛着仪器一站就是一整天,一日三餐吃喝在施工现场,晚上下班后还要加班整理数据。经过几个月的时间,陈文彬完全适应了环境,并把测量工作彻底“吃下去了”,他的学习能力和刻苦精神受到领导的一致肯定。
陈文彬临危受命,丝毫没有犹豫,毅然承担起了该项目的二次设计工作。他沉下心来,利用施工间歇时间和休息时间,从零开始,系统学习公路设计理论、国外公路设计规范以及全英文的公路设计软件。剑已出鞘,弓已上弦,会战开始便是决战,他忘我地刻苦钻研,白天正常上班,晚上加紧学习,时至今日,还有他的同事朋友戏称他为“劳魔”。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和项目经理一起,先后策划进行了大量的设计变更,累计为项目节约了近200万美元的成本。由于陈文彬的优异表现,2010年7月,陈文彬被破格提升为该项目的项目副经理。当时项目经理部和公司总部给予他的评价是:陈文彬完美地诠释了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甘于奉献的精神和舍我其谁的勇气。
2012年9月,公司在刚果(金)中标KK320土路项目。那时的刚果金还是公司的全新市场,是江西省走出去企业第一次涉足中部非洲。作为拓荒市场的重要项目,KK320项目本身的施工条件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施工全线长达320公里,施工前在这条路上行走一遍需要整整3天时间。道路沿线没有城市,甚至像样的村落都找不到,沿途也没有水电设施,没有电话信号,通讯短距离靠对讲机,长距离靠传纸条。为了开拓这片“蛮荒”的土地,公司决定把刚刚结束在埃塞俄比亚工作,还没来得及回家休整的陈文彬调到刚果金项目,担任这个“金刚钻”一般的狠角色,当时参加工作不到5年时间的陈文彬还是第一次被任命为项目经理。他再一次发挥吃苦耐劳的精神,硬是在这片穷乡僻壤上站住了脚!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陈文彬带领整个项目组,排除阻力,攻坚克难,按时、安全、顺利地完成了项目工作。
攻坚克难,传播好“中国声音”
大量的企业在非洲进行着激烈的竞争。而当时的刚果金市场,由于自然环境艰苦,身在刚果金工作的陈文彬敏锐地察觉到市场机遇,并且和公司领导取得了一致。陈文彬再次“华丽转身”,从一名项目经理变身成为市场开拓人员。“还是那句话,只要公司有需要,我个人是义无反顾!”陈文彬作为整个刚果(金)市场的业务开拓和项目管理工作的负责人,他转变传统的开拓思路,将工作重心放在有资金有保障的国际金融机构出资的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完成新签合同额3100万美元。在取得良好开局的同时,陈文彬没有沾沾自喜,而是细心总结经验,继续稳扎稳打,在抓好各项目建设的同时,努力维护好外方客户关系,尤其是狠抓大客户的关系运营,持续打造江西国际品牌。
为了应对国际承包工程市场普遍疲软的危机,陈文彬主动响应公司新的发展战略规划,不断解放思想,利用刚果金的天然优势,积极开展矿产资源开发方面的工作,以及符合刚果金国情的其他投融资项目的策划工作。他成功运作了政府以资源换项目的首都4栋大楼项目,合同金额约5亿美金。在这一系列的成功运作下,江西国际公司在刚果金市场彻底站稳了脚跟,成为刚果金最大的国际承包商之一。陈文彬和他的团队也为公司,为整个江西的走出去事业,打下了一块难得的“蓝海阵地”。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就是陈文彬,一名年轻的赣鄱儿女,更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将青春热血洒在了非洲的这片火热土地上,践行初心,捍卫使命。
李志清:
建强堡垒践初心 擦亮品牌显担当
李志清,男,汉族,1984年1月出生,江西赣州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工程师,现任江西铜业加工事业部铜管分厂党支部书记、分会主席。
李志清2006年加盟江铜,先后历经生产技术、安全环保管理、党务等多岗位锻炼,熟悉党务业务。十多年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同事们的充分赞扬和领导的高度肯定。他个人先后获得江铜集团“优秀团员”“安全先进个人”、加工事业部“先进劳动者”“安全先进个人”等殊荣,所在党支部多次获得江铜集团“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两个维护”的“示范者”
作为新时期的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书记,“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思想政治过硬、道德品行端正”是李志清的鲜明标签。
李志清深知,要当好一名合格的党支部书记,首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为此,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政治责任、精神追求、第一需要,系统学习党的政治理论和党务工作知识,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同时,他带头发挥“学习强国”、“指尖党建”、“随班微党课”等“大学习”阵地作用,团结凝聚干部员工,筑牢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党建创新的“开拓者”
作为江西省国资委联点党支部的书记,李志清深感责任重大又使命光荣。建强支部堡垒,创新党建工作,他须臾不敢松懈。
任党支部书记以来,李志清严格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坚持“改革发展任务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在哪里”,持续深化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创新支部委员联系工段机制,调配党员技术骨干充实班组一线,激活基层组织“全员创星”,形成“一个党员带动一个班组,一面旗帜带动一个团队”的创先争优氛围。针对一线党员大多在倒班作业的现状,他以“江铜党建信息化平台”在支部试点为契机,结合用好用活党员活动室,打造“线上+线下”党建活动阵地,使其成为广大党员的精神家园,增强了支部凝聚力,提升了党员战斗力。
在江铜“三年创新倍增”攻坚计划中,他牵头开展了“党建+转型升级、党建+智能制造”等党支部特色工作,引导广大员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瞄准国内最优,对标行业一流,主动升级铜管生产线装备,助推铜加工快速发展,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企业创新优势。同时,他搭建红旗党员岗、劳动竞赛等“舞台”,让每名党员主动扛指标、领任务,攻克了一个个“卡脖子”的技术难题。近年来,由党员领衔完成攻关项目33项,获得授权国家专利8项,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唱响品牌的“践行者”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空调出口国,加工事业部铜管分厂作为国内空调用铜管加工行业中唯一一家规模以上国有企业,生产的铜管广泛销往美的、格力等高端空调企业。产品质量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空调性能,更影响中国空调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美誉度。为此,李志清憋着一股劲:一定要生产出高性能优质铜管产品,助力下游行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唱响“中国品牌”。
李志清充分发挥分厂省级“党员劳模创新工作室”作用,在支部开展“我与客户共成长”行动。由创新工作室主导研发的“小径超大螺旋角减薄内螺纹管”,能使空调节能5%,解决了多项行业老大难的技术问题,打响了“江铜牌”龙昌铜管口碑。
市场如战场。作为“两头在外”的市场型企业,快速响应客户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李志清始终坚持把党旗插在市场最前沿,因地制宜组建了具有铜加工企业特色的“党员售后服务队”。组织队员与营销部门、下游企业党组织开展“联合党日”,在售后服务中党员带党徽、亮身份,开展“先一步”出发、24小时“待机”活动,践行“与客户共创价值”的江铜企业文化理念。通过售后服务队把客户的极致需求第一时间传递到生产现场,把生产的高端产品回馈给客户,在生产线与客户之间建立起一面“回声墙”,有力地取得了市场快速响应和订单快速交付的高效“双提升”。
关爱员工的“奉献者”
李志清怀揣一颗热忱的爱企之心,发挥党组织优势,以问题为导向,强化精准服务,全心全意为员工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在企业与员工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铜管分厂逐步采用了多种用工方式,员工整体构成相对多元,470多名员工中35周岁以下青工占比近1/3。80后的李志清,把自己定位为工作上的“大班长”、生活中的“小哥哥”,平常和大家一起快乐健身、组团打卡,引导青工将工作中的压力科学释放。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他主动放弃节假日,挤出充足时间走机台、访宿舍,与青工们面对面建Q群、谈家常,全面征集青工最关注、最迫切、最实际的问题,梳理形成“为青年办实事”特色清单。当了解到夜班员工常常就近购买泡面充饥时,他联系食堂丰富夜宵品种,把休息间升级成班中“小食堂”,有效改善了用餐环境,让员工吃饱、吃好。当了解到许多青工学技术、考资质的迫切需求时,他搭建“党员之家”,推行“师带徒”,创设“项目工程师”,鼓励优秀大学生、骨干到工段挂职锻炼,激励青工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员工中掀起了浓厚的学技术热潮。实事出实效,“小年轻”们都亲切叫他“亲书记”。
为了不让一线员工用餐延误,他穿上“红马甲”,利用中午、晚上时间发放餐食,让员工及时吃上“暖心饭”;当了解到倒班员工无法回家,他二话不说,果断把自己的值班房间让给员工居住,自己在办公室打起了地铺……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任重道远,奋楫笃行。李志清历来顾全大局,不争名夺利,不计较个人得失,保持良好的道德情操;对待工作立说立行、任劳任怨,讲质量、重效率;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牢固树立廉洁从业意识,切实做到廉洁从业、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国有企业党支部书记的使命和担当。
陈 平:
用担当诠释责任 做村民“贴心人”
陈平,男,汉族,1964年5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1981年12月参加工作,198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天玉镇岭上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井冈山电厂办公室主任助理。
陈平对党忠诚,政治立场坚定,他自觉用理论上的清醒奠定政治上的坚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较强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陈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连续6年在脱贫攻坚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为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勤学善思、精准识别,不断提升脱贫攻坚工作能力。2016年9月,华能井冈山电厂开始定点帮扶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天玉镇桥上村,并选派了陈平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陈平始终以一个合格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舍小家、顾大家”,严格遵守第一书记有关纪律,认真履行第一书记职责,不负组织重托,在乡村脱贫攻坚的一线工作了近6年,成效显著,得到乡村干部群众的认可和拥护。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陈平积极学习上级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参加相关培训,强化帮扶意识,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为了做好脱贫攻坚工作,陈平坚持与工作队和乡村干部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深入村里调查研究,做好基础摸底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村“两委”和党员群众代表意见。在摸清帮扶村的实际情况后,帮助村里制订年度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帮扶措施,使帮扶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有力改善了帮扶村的集体经济。
找准路子,依托优势,发展脱贫攻坚产业。陈平在驻村帮扶期间,多次带领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召开座谈会,研究制订脱贫攻坚措施。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致富路子。为了寻找最合适的脱贫攻坚项目和尽快落实帮扶资金,陈平经常一天辗转几十公里到市里、区里、镇里协调项目和帮扶资金。几年来,共筹集帮扶资金635万元,完成了32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其中,郭家新村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党员、村民理事会带动,对村庄进行了改造升级,建设了党小组活动阵地、村民文化娱乐中心,改造修缮了村内小山塘、仿古游步道、护栏等基础设施。推出了郭家、孙家、城上等一批市、区美丽乡村精品点,并利用华能井冈山电厂提供的50万元帮扶资金为3个自然村200余户村民解决了多年来的饮用水问题。
求真务实,急群众之急,为群众办实事。陈平常说“虽然驻村很艰苦,工作很繁琐,但苦中有乐,为村民办的每一件事都乐到了他们心里,也美到了我心里,我很高兴也很满足成为了村民们的贴心人。”在日常走访工作中,他得知村民肖义淑无儿无女,哮喘病发作时住院无人照料,于是和村干部千方百计寻找其外出务工的亲属解决了这一难题。得知村民王学锦妻子患慢性病多年,因其户口不在村里,因此报账时报销的比例享受不到相关的政策,陈平便到有关部门和公安局户证科帮助协调联系转户口事宜,经过多方奔走,顺利解决了这一困扰其多年的难题。得知村民王学良年老体弱,家里养了十多只鸡无法销售,陈平就带领驻村工作组成员积极帮助其落实销售渠道,最终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帮其全部售出,2019年以来,工作队帮助王学良家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超3000元。得知村民康海英家里没有有线电视,其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无法学习网课,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陈平自掏腰包支付了590元帮助其安装了有线电视。2019年10月,镇里发起了向爱心教育基金和新农村建设捐款的活动,陈平带头捐款5000元,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筹集到10余万元用于村民子女今后的助学和新农村建设。
情系农村,情系农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是陈平的奋斗目标和永远追求。桥上村一点一滴的改变都融入了陈平的无私奉献和努力付出,其中的艰苦和心酸只有他能体会。用一句话总结他这几年驻村帮扶工作:收获了亲人的谅解、村民的信任和组织的肯定,所有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他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献爱于农村,服务于农民,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创造幸福生活的进程中,时刻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政治本色。
推荐阅读
1.省国资委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部署大会
3.【社招】江西国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公告
点击文字可直接跳转阅读↑↑↑